唯一的問題是:它是假的。
——心悅君
聚少離多——多少愛都死于語焉不詳?shù)臒o疾而終?
宋承憲和劉亦菲分手了。
鋪天蓋地的新聞里,往往就是這四個字:聚少離多。
一篇文章這樣說:
“他們似乎永遠都有排不完的戲、拍不完的廣告、錄不完的節(jié)目、上不完的綜藝、趕不完的通告,事業(yè)之外,他們還要抽出時間、配合檔期,或者飛去另一半的工作地,才能勉強與心愛的人見上一面,著實好難。”
他們要花時間健身塑形,身體是他們的本錢,他們要理財投資,讓自己日后高枕無憂;他們要護膚美容,雕琢一張打敗歲月的臉。
注:一開始的甜蜜如初戀,也抵不過聚少離多。
他們哪有什么時間談戀愛?
李小璐疑似出軌后,賈乃亮也說:“沒有平衡好家庭和工作,沒有給她應有的丈夫的陪伴?!?/p>
而馬蓉出軌王寶強,也曾訴苦:“你好忙,哪會顧及我獨守空房?”(雖然是借口,但也說出了當下我們婚姻中最大的問題)。
有人問我,怎么判斷一段關系要出問題?
很簡單,看兩個人是不是越來越忙,忙到?jīng)]有時間相見。
注:忙到?jīng)]時間談戀愛。
十個婚姻危機,有九個是“聚少離多”。
而聚少離多有兩種。
一種是人不見:人不見,家是旅館。
一種是心不在:心不在,彼此原是路人。
前一陣有一個搞笑新聞:《丈夫把妻子落在加油站,妻子卻忘了丈夫手機號碼》。
說的就是這第二種。
所以有人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視而不見。
就像之前有一個文章的標題說的那樣《殺死婚姻的不是出軌,而是孤獨》。
兩個人的孤獨,要比一個人的孤獨,更冷。
為什么我們會談一場假戀愛?
一段情感生病了,往往會被兩種病菌感染。
1)刺猬愛情 = 明爭 = 各種“地動山搖”的狗血劇情。
2)塑料愛情 = 暗斗 = 面和心不和,甚至戲精到是大家心中的“模范夫妻”。
前者往往是吵著吵著不吵了,進入“暗斗”階段,或者干脆“累覺不愛”了,一拍兩散。
后者往往是嘎嘣一下,前一天還你儂我儂,第二天就忽然恩斷義絕了。
沒人知道這“神轉折”所為何來。
注:看看過去,對比現(xiàn)在。韓國歐巴的”神轉折“,真是讓人看不懂。
暗斗式的“塑料愛情”分兩種:
1)失衡型:付出與索取嚴重失衡。
如果是以“付出方”為關系的主導者,就是“圣母”主動為“巨嬰”付出。
比如一個女人工作非常忙,賺錢是老公的兩倍,可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飯,哄孩子睡覺,晚上睡覺,還要給老公洗腳。有一天她發(fā)燒了,丈夫坐在床上,伸出腳問:“怎么回事?”
她勉強起來端起盆,蹲下去,眼淚掉到熱水里。
洗了一半,她忽然站起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個家。
第二種是“索取方”為主導。
網(wǎng)上有個笑話,說的就是這種“無窮盡地索取”是如何讓人發(fā)瘋的:
丈夫非常挑剔,妻子做炒雞蛋,他說我想吃煮雞蛋,你怎么做了煮雞蛋?如果妻子做炒雞蛋,他又說我想吃炒雞蛋,你怎么這么笨!
妻子干脆兩者一起做,不料丈夫瞪了一眼盤子,又氣鼓鼓地說:“該做煮雞蛋的,你炒了;該做炒雞蛋的,你又煮了?!?/p>
當然還可以說:“你太浪費了!”
總之,你發(fā)現(xiàn),對方是個無底洞,你永遠無法滿足對方。
2)平衡型
這里又分兩種:
相敬如“冰”
你們的工資卡各管各的,水電費均攤;
在床上,你們有明確的楚河漢界;
電影院里,你負責看,他負責打鼾;
出差到歐洲,他能記住女同事要讓他買的化妝品,但卻記不住你要他買的同款;
好不容易說服他出去玩,要去機場了,他卻說累了,想要在家休息,結果在家玩了4天通宵的游戲……
當一輛疾駛的汽車濺了你一身,才讓你真正清醒:在水來的那一刻,他敏捷地把你推到他前面——在他心里,你還不如他穿了3年的西服重要。
很多女人到了咨詢室里,想起自己多年苦情,驀然發(fā)現(xiàn):
她的世界里,早就沒有了他。
她睡著后,他才回來;醒來前,他已經(jīng)離去,他就是家里的一個影子,一個幽靈,她的婚姻,不過是一層早已吹彈可破的窗戶紙,只有她的想象,而現(xiàn)實中,他早已不存在。
可是,就是這樣若有若無的影子,也好過一個人,雖然現(xiàn)實中,她早已在婚內(nèi)單身多年。
注:綜藝節(jié)目上的相看兩不厭。
塑料甜蜜
這種婚姻的可怕之處,在于大家都非?!澳酢钡厝パ輵?。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的對話:
“這件衣服好看嗎!”
“好看!你穿什么都好看!”
“哎呀,娜扎真好看呀!”
“沒你好看!”
“你覺得我瘦了嗎?”
“瘦了啊,必須瘦!”
感覺如何?
好假。
他的回答,永遠是工整的,完美的,無懈可擊的。
有一種花很美,永遠不凋謝,那就是塑料花。
唯一的問題是:它是假的。
有人說:老公出軌了,可是我們還很激情地做愛,只要不提這件事,我們還可以手牽手逛街,每天晚上擁吻著道晚安睡覺。
好可怕!
如何才能玩真的?
為什么我們要談一場假戀愛?
為什么我們要玩一場“不動心”的游戲?
為什么我們不能“真實”地去愛一場?
因為絕大多數(shù)用“暗斗”的方式活下去的人,都得了“心病”。
有的人得的是“無心病”,他們感覺不到自己對愛的需要。
有的人得了“半心病”,他們感覺到需要,但卻不敢真實。
為什么會得這兩種病呢?
那是因為在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里,“真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在咨詢室里,一個女人哭得快背過氣去了,男人還莫名其妙地看著她。
我問他,看到你妻子這么哭,你有什么感覺?
他迷茫地說,我不知道,沒有感覺。
妻子說,這么多年了,我覺得他一直過的是單身生活。
我問他,你一個人過多好,還不用有個女人一直在你旁邊聒噪。
他摸摸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覺得她很有活力,沒有她,我就是一潭死水。
原來他從小就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家庭里長大。
妻子說,剛去他老家,我被嚇壞了,他們家人一天就說三句話:起來啦?吃飯吧。睡覺吧。
在他家過春節(jié),感覺就像是和一堆行尸走肉過了好幾天。
另一個女人,也在咨詢室里哭得梨花帶雨,丈夫溫柔地抓住她的手,著急地問我:“盧老師,你看我可以怎么做,讓她不那么傷心,我真的很心疼她!”
可是我為什么那么想抽他呢?
因為我看到的是一個“戲精”。
妻子說:“如果不是看他手機里那些聊天內(nèi)容,我真的會相信他此時此刻說的一切!
和他在一起9年,我一直都被蒙在鼓里,他可以一邊跟三四個女人調情,一邊跟我說各種肉麻的情話。我沒法相信他了。
我說我們結婚這么多年,從來沒吵過架!別人都羨慕我,可是現(xiàn)在我忽然覺得,這很變態(tài)!”
如果你也經(jīng)歷過他的童年,相信你也會變成一個口蜜腹劍的男人的。
你沒有看見過媽媽站在陽臺上要自殺的場面;
你沒有被父親抽得眼冒金星的體驗;
你沒有回家的時候,隔著一座樓,就能聽到父母的吵鬧聲;
你不會在半夜里發(fā)現(xiàn)這個家都要被狂暴的父母拆了……
如果你也有這些經(jīng)歷,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虛假是多么好的東西。
而真實是多么可怕,沖突是多么毀滅性的可怕。
一個來訪者跟我“戲精”(扮演完美的懂事的來訪者)了1年后,忽然有一天跟我說,一年前我說了一句話是如何如何傷害他。
說完后,他臉色蒼白,手都是抖的。
我說:“你有什么體驗?'
他說:'你是不是要把我轉介?當我說出對你的不滿的時候?'
我說:'我感到開心,也釋然,你終于敢于信任我,摘下你的面具了。'
我知道這一切有多么不容易。
他的眼淚下來了。
對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我們之所以缺乏“被討厭的勇氣”,是因為我們都需要一個空間,卸下我們的面具,我們的套路,我們的妖法,而不被懲罰,而被接納,而被認同,而被理解。
就像一棵幼苗,對著陽光,自由地舒展身體。
這就是成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