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兒童公園小火車(兒童鐵路)61歲了,接待過家長和孩子近10萬人次,已經成為哈爾濱市民的城市記憶,從70歲的老人到幾歲的兒童,幾乎都有乘坐過小火車的經歷。它蘊含著幾代人的記憶,承載著光榮的輝煌歷史,已經成為了哈爾濱的城市名片。
兒童鐵路自1956年開通,沿線全長2公里,設有北京站和哈爾濱站兩個站臺,至今已經更換了5代列車。通車60年來,安全運行二十七萬多公里,運載旅客二千多萬人次,接待過劉少奇、陳毅等黨和以及來訪的柬埔寨王國首相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等國內外重要貴賓,還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外賓代表團。兒童鐵路還先后培養(yǎng)了3萬多名少兒鐵路員工,成為廣大少年兒童汲取精神營養(yǎng)的第二課堂和重要的校外活動陣地。昔日那些為廣大游客熱情服務的兒鐵員工,已經成長為各個行業(yè)的棟梁之才。
早在三十多年前我就知道兒童鐵路,到了2015年,一把年紀了才有機會乘坐。不多說了,上視頻。自從發(fā)了那個犍為嘉陽小火車的帖子,我算是和小火車較上勁了。
第四代列車,2002-2013年。機車做成蒸汽機車的形狀,但還是內燃機車。更加偏于游樂性質了。
火車已經進入電動時代,而這火車頭卻越來越“落后”了,哈哈,是為了引起人們的回憶嗎?
2015年盛夏的一天,乘坐哈爾濱唯一的一條地鐵,到醫(yī)大一院站下,沿著窄窄的龍江街,向南走到底就是兒童公園西2門。一進門就看到地上的鐵路線,于是沿著鐵路向右走去。走不多遠就看到了鐵軌上停放著一列廢棄的火車,應該是第四代列車。
第四代列車車廂。從車門、車窗、車廂連接處以及外涂飾看,都很像公共汽車。只有窗下“哈爾濱==北京”的水牌,顯示這是一列火車。
繼續(xù)沿鐵路前行,很快看到了北京站。
北京站的站房是仿真正的北京站建造的,模擬得惟妙惟肖,只不過門前的走過的人暴露了它的真實尺度。
評論 到林周去看看:當年,這個仿真小站吸引了多少孩子和家長的注意力恐不可計量,也使無數(shù)人心中充滿對首都北京的無限向往。
想起了過去的售票窗口,小小的一個方洞,里面是一扇木頭小窗門。如果是一個小站的話,車快來了才打開窗門賣票,全然不顧外面排著長隊、急得跳腳的旅客。。。
本想在“北京站”售票處體驗一把購票、再到候車廳候車的癮,誰知道售票是在站外的一座簡易亭子里。而且現(xiàn)在無人,等車開前才開窗售票——這倒像極了鐵老大的風格。
排了一會兒隊,售票窗開了。買到了十一點整的票。車票20元/人,設計得倒是喜氣熱鬧,不過我還是稍覺遺憾,要是車票也是仿制老式的硬板票就好啦。
車票背面的廣告,不失時機地做著兒童的生意。不過我挺喜歡最右側的小幅圖案,“承載著我們童年的夢。。?!?br/> 候車廳也不讓進,直接上站臺候車。本來還想看看檢票員長啥樣的。。。
不過也好,有時間仔細看看第五代火車頭和車廂。
車頭和車廂早就靜靜地躺在站臺邊上了。
紅色的動輪十分逼真。應當說,蒸汽機車的仿制水平確實很高,一些細節(jié)也很到位,比第四代機車強多了??上?,和第四代機車一樣,它也只不過是蒸汽機車外殼下的柴油動力機車。按照我的觀點,與其這樣,不如大大方方地采用內燃機車的模樣,如第二代機車,就是模仿“北京”型液力傳動內燃機車,也非常受歡迎。不妨改成東風4或者東風11,要么干脆是“小金鷹”,也很地道。否則的話,就和各地隨處可見的游樂園小火車一樣了,如何體現(xiàn)哈爾濱小火車的經典呢?
看完車頭,再看車廂。
車廂顯然是模仿22型硬座車廂,也是十分到位。車頂?shù)幕《?,腰線和兩道凸出車體的加強筋,車門及把手,包括車門兩側的長扶手,無一不體現(xiàn)著設計者向老車廂的致敬。。。
評論 淺止齋:我也是這么想的,式樣是綠皮車,當然是刷成綠色更地道。可能是覺著橘黃色更歡快、更受兒童喜愛吧,就和仿蒸汽火車頭一樣,體現(xiàn)出管理方在真實性和游樂性之間的糾結。。。
進入車廂內部。由于當時未想到要發(fā)帖,沒有刻意在這個角度拍照,后來翻看視頻發(fā)現(xiàn)有此角度的圖像,故而截屏一幅,將就著看。
中間過道,兩邊橫排對面座位、靠窗邊小桌,內部的設置仍然是極力模仿真正的火車車廂。每節(jié)車廂八排座位、兩兩相對,共32個座位,全列六節(jié)車廂,定員192人。六節(jié)車廂全部連通,從這個角度望去,從車尾一眼望穿全列。一般的游樂園小火車是做不到車廂全部連通的,這也從一個側面顯露出哈爾濱小火車的非凡身世。
上提式車窗。還好,采用插銷式固定,而不是22型硬座的鐵夾子。要提起22型車的車窗,不僅是體力活,還要防止被夾到手,痛得嗷嗷叫。。。
列車啟動,以10公里/小時的速度緩緩行駛,穿行于樹叢之間。小火車的仿真是無微不至的,居然還有列車廣播。。。
和正常的火車車廂相比,小火車僅在車廂一端有車門,這大概是唯一明顯的不同點,可能是車廂較短的原因,略顯遺憾。。。
()與停放著的第四代列車擦肩而過,此時列車廣播正播放著鳳凰傳奇的《荷塘月色》。。。
評論 淺止齋:記得以前的列車廣播,除了耳朵聽出老繭的《鐵路旅行小常識》外,經常播放流行歌曲、相聲小品,還有《新聞和報紙摘要》。。。
列車駛過哈爾濱站,沒有停車。哈爾濱站的造型,模仿的是松花江邊的防洪紀念塔,哈爾濱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在晃晃悠悠的列車上,仿佛時空穿越,又回到了兒時,那時每年都要在火車上經歷過一兩次往返,蒸汽火車、綠皮車廂,不到兩百公里的路程,快車四個半小時、慢車五個半小時。。。
想到這里,我不禁笑我自己,小的時候坐大火車,年紀一把了,卻開始坐小火車了。。。
鐵路是個環(huán)形,終點和起點都是北京站。伴隨著《小蘋果》的歡快歌聲,列車即將回到北京站。這時候列車廣播的一句話,讓我忍俊不禁:“請穿好鞋子。。?!?br/> 列車在站臺邊緩緩停下,小朋友們在大人的帶領下紛紛下車。這位小朋友意猶未盡,高高興興地與“北京站”的站牌合影。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坐上京哈線列車,來到真正的北京站?
這時候車室通往站臺的門開了,幾位工作人員走了出來,看樣子是去給車廂做清潔。我本以為站房是閑置空關著的,原來是在使用。為何不開放候車廳,讓這么多大人小孩在烈日下排隊購票、候車?
評論 淺止齋:是的,經常遇到這種與己方便、與人不便的事兒。早些年北京的各個地鐵站,總有一兩個出口被鎖住不允許通行,還美其名曰“便于管理”。。。
告別小火車,從兒童公園西南門出來,就是果戈里大街。烈日當頭,而剛才在沒有空調的小火車里,非但不覺著熱,反倒是絲絲清涼??纯磿r間,從出地鐵站到現(xiàn)在,不到兩個小時。原來,圓一個三十多年的夢,只要兩個小時。
哈爾濱小火車的獨特地位,我覺得有三:
一,它延續(xù)了六十多年,基本上沒有中斷過,這是非常難得的。這中間經歷了文革、改革開放、互聯(lián)網時代,不但能堅持下來,還能夠煥發(fā)青春,無疑是中國第一,當之無愧。
二,這條小鐵路,從建設之初,就不是一條單純性質的游樂性鐵路。鐵軌和站舍是由哈爾濱鐵路局建設的,機車是森林鐵路正在運行的蒸汽機車,生產客車車廂的哈爾濱車輛廠,本身就是制造鐵路車輛的正規(guī)工廠,設計者和制造者,都是鐵路的正式員工??梢哉f,這就是一條真正的762毫米軌距鐵路,只不過短了一些。。。
評論 火車背包客:以前大、小興安嶺的眾多林業(yè)局,森林鐵路多了去了,各居民點之間的來往全靠小火車,記得電視臺還放過紀錄片,倪萍主持的,那時的她雖然已不年輕,卻也不顯老態(tài),不像現(xiàn)在。。。
評論 淺止齋:1955年哈爾濱提出建設兒童鐵路時,有三個選址方案:一是在松花江北的太陽島,著名風景區(qū)內;二是在斯大林公園,連通道里、道外,既可以用作游覽,又可以作為交通工具;三是在兒童公園。最后決定建在兒童公園內。
評論 淺止齋:當時是由哈爾濱鐵路局按真正鐵路的標準修建的,路基、道砟道床、枕木、鐵軌、道釘、魚尾板、道岔、扳道機、信號燈。。。確實是鐵路啟蒙的教育基地。
回頭看看本帖2樓的第一代列車,噴吐著濃煙和蒸汽的機車就不用說了,單看機車后1、2位兩節(jié)客車車廂,每節(jié)車廂兩端都有上下車門,車門的踏板和扶手非常正宗,特別是車廂頂部的一排通風帽。。。這就是一列真正的火車啊!
評論 淺止齋:當時是一邊倒,倒向蘇聯(lián),兒童鐵路的設想就是學的莫斯科兒童鐵路。至今俄羅斯很多城市還有兒童鐵路在運行。。。
評論 阿今今:國家之間翻臉如翻書,幾十年來太多了,無非兩種時態(tài):一般過去時,現(xiàn)在進行時。。。
而北京站,也不是現(xiàn)在的樣子,理由不難理解,1956年,真正的北京站還沒有建造。
站房是皇家園林的式樣,一對華表彰顯著北京的標志。不知道這對華表現(xiàn)在哪兒去了。
而哈爾濱小火車的第三點獨特之處,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那就是,管理它的鐵路員工,全都是由少年兒童組成。從站長、列車長、乘警、司機、列車員到廣播員、售票員、檢票員、巡道員和道口管理員等,14個工種全部由270名十三四歲的少年兒童組成。那時候學生們身著特制的鐵路小制服,紅領巾在胸前飄揚,英姿勃勃,自行管理著兒童鐵路的運行和服務。
當年兒童鐵路雖然位于兒童公園內,但管轄權不屬于兒童公園,而是由團市委少年工作部管理。兒童鐵路開通前,由團市委少年工作部在少年宮面向全市選拔兒鐵小員工。入選的員工都是少先隊大隊長等優(yōu)秀學生,被選中是一種榮耀。
本帖3樓,第二代機車前站立著一名信號員,那標準的姿勢充滿著自信。
當然,為安全起見,少兒司機還是要由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陪同駕駛。
孩子們的榮耀,是來自鐵路這個職業(yè)的榮耀。多少年來,“鐵老大”的稱號并非浪得虛名。然而,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鐵路虧損的加大,鐵路的地位一落千丈,兒童鐵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從第三代列車開始,不再由少年兒童管理,由鐵路的實訓基地,悄悄地蛻變?yōu)榱思兇獾挠螛讽椖?,而少年們,也開始逐漸被沉重的書包壓彎了腰,為了應付中考、高考,整日奔波于各種輔導班,再也無暇“不務正業(yè)”開火車了。。。
哈爾濱小火車的未來,應該是充滿樂觀的。對于這樣一個有資格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所在,即使完全由包下來,財力也是綽綽有余,畢竟比這更耗費銀兩的博物館等項目都能承擔,更何況它就像馬迭爾冰棍、北京北冰洋汽水一樣,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品牌。但也許是我杞人憂天,如今的哈爾濱小火車,實質上也就是一個游樂性設施,可復制性比較強。它曾經的獨特也已不再:在環(huán)保愈來愈嚴苛的大環(huán)境下,蒸汽機車的回歸看來是不可能了;而由少年兒童來管理,則更是天方夜譚了。無法不懷念第一代兒童火車,那是真正的經典,不可復制的經典。。。
就寫到這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