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桂公子
每每約朋友、同學(xué)出來聚會,最常得到的回答就是“我沒時間”,他們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
“我沒時間”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但在這其中還包含了一類人,他們不加班,也不聚會,所謂的“沒時間”只是利用時間做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
就說朋友小艾,可謂是萬年難約戶。她在報社工作,每個月稿子要提供三十幾篇,最夸張的時候超過五十篇,想想這工作量就讓人瑟瑟發(fā)抖。
說小艾沒時間吧,還真的是沒時間,平日上班都早到晚退,工作日晚上絕對是約不到的,一定在趕各種稿子的deadline。
可是說沒時間吧,小艾工作之余做的事兒又絲毫不比其他人少。讀書、運動、插花,件件都比別人堅持得久且做得好。
每周完成1-2本書的閱讀,主要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以及周末里比較完整的時間,如清晨或是晚上。
周末兩天都會去健身房運動,每次兩個小時;插花課一周一次,上課時間也安排在周末……最近,她還報了烘焙課,我想我可能再也“約”不到她了。
的確,小艾是真的“沒時間”,因為她都在忙著做自己的事兒,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時間都被利用得滿滿當當,每天卻過得無比充實。
那你呢?你的“沒時間”是因為時間不夠用,還是你把時間都浪費掉了?小艾把一天時間當做一天半、甚至兩天在用,對時間的吝嗇、計較到了每分每秒。
可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我沒時間”,都是因為不會用,而不是不夠用。
他們往往會覺得時間還很多,可一個不留神就流逝不見了,才來苦惱懊悔。當想做一件事兒的時候,總是千篇一律地告訴自己:“我沒時間呀?!?/p>
魯迅曾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彼?,你得讓自己學(xué)會如何利用好時間,懂得和時間“斤斤計較”。
時間管理專家Laura Vanderkam在TED有個演講,叫《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一直高居熱門排行的榜首,點擊量超100萬。
她在演講中提到,曾經(jīng)做過一個時間記錄項目,觀察最忙碌的女士生命中的1001天,研究她們的時間安排策略,從工作到睡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深入了解。
最后,她得到了一個結(jié)論:省時間,并不能讓我們過上想過的生活。反之,我們要先建立想要的生活,時間就會自然而然地節(jié)省出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每次把喜歡的節(jié)目下載下來,就能跳過廣告,每40分鐘省3分鐘,那么兩小時里,就擠出了約10分鐘鍛煉的時間。
看起來好像不錯,可是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獲得10分鐘,甚至更長的鍛煉時間,那就是不看這兩小時的節(jié)目。
時間的利用首先取決于你想做什么,如果一開始你就決定好了,那么就不會存在沒有時間完成的情況。
比如小艾每周1-2本書的閱讀,大概每天需要完整的1個小時,這對每天加班的她來說顯然很難實現(xiàn)。但是公交上來回40分鐘,1小時的午休時間再借用20分鐘,1個小時很容易就擠出來了。
就像Laura Vanderkam說的,時間是有很強彈性的,我們無法創(chuàng)造出更多時間,但時間會自己調(diào)整適應(yīng)我們選擇去做的事。
我們從來就不是沒有時間,只是不懂得更好地管理時間。掌控時間,并不是通過節(jié)省時間來做成功的事,而是主動創(chuàng)造我們想要的生活。
十點課堂有門時間管理課,主講老師Amber就是一位特別懂得玩轉(zhuǎn)時間的女子。
Amber剛?cè)肼殘鰰r,一直篤定:學(xué)歷不夠,努力來湊。她經(jīng)常熬夜加班,但是工作效率并沒有提高,身體也逐漸吃不消。
領(lǐng)導(dǎo)對她說:“你每天又忙又累,但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做事,根本沒有什么用?!彼乓庾R到,自己長期以來沒有時間規(guī)劃,而這種管理不好時間的努力,就是造成她工作低效的根本原因。
于是,Amber開始鉆研各類時間管理書籍,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過了三年的時間管理實踐,工作效率不斷提升,整個人的狀態(tài)也越來越好,從職場小白成功轉(zhuǎn)型職場精英。
她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僅用兩個月時間,就拿下了SAP全球財務(wù)認證、高級工程師認證,號稱業(yè)界最難考的資格認證。
懷孕期間,她一邊待產(chǎn),一邊備考廈大管理碩士,半年時間的準備,就成功拿到了研究生錄取通知。
時間對每個人從來都是公平的,你怎么利用每天的24小時,就決定你將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高效的時間管理,不僅讓Amber的職業(yè)生涯得到發(fā)展,還使之很好地兼顧到家庭以及個人成長、興趣愛好。
工作再忙,她也會協(xié)調(diào)時間陪伴孩子和家人;每年閱讀100本書,發(fā)表20余篇文稿,旅行、攝影、運動一個也沒有落下。在Amber看來,時間管理也是綜合性的自我提升。
時間管理的影響如此之大,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掌控我們的時間呢?
一、找出最重要的事情
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里,事情總分輕重緩急,而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必定是緊急且重要的那些。
Laura Vanderkam教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假設(shè)今天是一年的年底,在你看來有哪些事可以讓你一年的工作、生活特別出彩,那這些就是你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你這一年的目標。
同理,每天的事情也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又或是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認重要性,進而在心中形成一個事項完成的順序表。
二、把目標分解成可行的階段性任務(wù)
我們在完成任務(wù)的時候,可能因為一些主客觀因素,無法一次性就全部執(zhí)行。那么,就需要將目標分解,變成階段性的一項項小任務(wù)。
比如做一次人物采訪,你首先可以先查閱這個人物的資料,對他有個初步了解;
然后了解其他人對他的評價,尤其是他身邊的人,以及一些別的采訪資料;
接著才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列出問題;最后自然就是磨槍上陣,進行采訪。
這就是典型的目標分解,你不需要一次性將他們?nèi)孔鐾?,一步一步來,每個階段性任務(wù)的完成一定程度上還能極大地促進你的積極性。
三、提前一天列好執(zhí)行計劃
據(jù)說列計劃最好的時間是周五下午,在Laura Vanderkam的演講中,她所提到的建議也是在一周前就列好執(zhí)行計劃,但這對部分人來說,實在太困難了。
怎么說呢?因為工作的變動性本來就是不可預(yù)見的,你可能計劃好了一周要做的工作,但是難免有新的任務(wù)橫空插入,你就會陷入“改計劃”的怪圈。
所以,我個人建議提前一天列好執(zhí)行計劃即可。當你做完一天的事情后,那些無法完成的可以考慮加入到第二天的計劃里,提前知道需要做的工作,你就會準確合理地安排時間,這樣工作效率自然會提高。
完成一項計劃的時候,打個勾,有點類似打卡行為,提前做好執(zhí)行計劃的效果立竿見影,值得一試。
四、利用零碎時間
很多時間管理書籍里必然提到的一點,就是竭盡全力利用一切零碎時間。
每天只有24小時,有些時間注定會被浪費,但當它們被充分地利用起來,那么你的時間無形中就會比別人多。
在通勤路上,閱讀書籍或是新聞資訊;在晨起洗漱期間,聽點英語或是廣播;在午休時刻,可以思考下一個項目要如何執(zhí)行……
生活有很多零星時刻,都是可以被我們利用的,所以切記不要讓它們就這樣悄悄流逝掉。
時間本身是一種選擇,我們完全有能力握住時間的韁繩,讓它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它拖著前行。
即便我們再忙,只要是重要的事兒,我們都要想盡辦法去做。不要總對自己說:“我沒時間”,你缺少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一顆掌控時間的決心以及與之相匹配的付出。
那些懂得掌控時間的人,總能讓自己的人生活出新的精彩。當我們想清楚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時,就好好利用我們擁有的時間去打造吧。